“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武漢厚重的歷史文明由詩詞的一字一句承載,各式建筑的一磚一瓦也延續著這座城市綿長的文脈。2023年是武漢“城市更新年”,天時公司公眾號推出《天時巧匠妙手修繕的武漢百年老建筑》系列專題,以老建筑的前世今生為依托,向您講述其為城市煥新記憶的二十余年璀璨歷程。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那一幢幢古老的建筑,舊宅深深庭院,故人故事仍存。本期就帶您探尋天時公司匠心修繕的毛澤東舊居、宋慶齡舊居、詹天佑故居等名人舊居紀念館,碰觸歲月的印記,品味波瀾往事。
毛澤東舊居
大江畔,都府堤街,石板鋪地,大樹參天,靜臥著一條彌漫著濃厚文化氣息和革命氛圍的小巷——紅巷。漫步至都府堤41號,一座晚清民居式磚木結構建筑映入眼簾,坐東朝西,青磚灰瓦,四周為火風墻體,三進三天井,古色古香。這便是毛澤東舊居。
走進毛澤東舊居的大門,穿過一個小天井,左手便是毛澤東、楊開慧夫婦的臥室,房內陳設極其簡單,一張用舊了的老式床,一張方桌,一張條桌,幾把椅子,兩口書箱。
在這里,毛澤東伴著油燈,揮筆疾書,僅用4天時間便將歷經33天、行程700公里的湖南5縣農村實地調研材料寫成了兩萬余字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并明確提出“依靠農民同盟進行革命”的主張;在這里,毛澤東每天早出晚歸,主辦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并親自授課,培養了800多名具有理論水平、政策方法和軍事素質的農村革命人才;在這里,毛澤東還深刻總結了大革命從興起到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在八七會議上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成功探索并開始實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他在此為中國革命找到了農民這個主要力量源泉和正確的前行方向,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復興并逐步贏得勝利。
舊居原建筑于1957年因修建武昌公園被拆除,1967年在原地按原貌重建。為消除歲月的侵蝕,2007年和2015年,天時公司先后兩次對其進行保護性修繕。為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修繕團隊四處查閱歷史資料,探訪退休老教授,瓦屋面本因屋檐部位的造型獨特且因年代久遠造成破損,不能判斷具體的鋪設方法,經過天時公司修繕團隊的不懈努力,終于探尋到原建筑手工堆砌瓦當的鋪設方式還原。舊居的屋面木基層、屋面布瓦、圍墻瓦頂、門房檻窗在天時工匠的巧手下修復完成,再現古樸厚重的歷史原貌。修繕后的老建筑本體與她承載的紅色故事一樣歷久彌新。
宋慶齡舊居
沿江大道與黎黃陂路交叉口,一幢俄式磚木結構建筑靜靜矗立。這座位于武漢市江岸區沿江大道的161-162號的建筑,即為宋慶齡漢口舊居。
舊居,原為華俄道勝銀行,由德國建筑師馬爾克斯于1896年設計建成,其設計用途為銀行辦公。1926年底,國民黨中執委在廬山召開會議,決定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同年12月10日,宋慶齡和國民政府先遣人員到達武漢,入住這幢銀行建筑,并在此生活、工作了8個月。解放后,該建筑作為勝利文工團的駐地,隨后又作為廣州軍區后勤部武漢市華江制藥廠辦公大樓。
2000年前后,舊居由武漢藍光電力公司接管,作為企業投資的藍光藝術博物館對外開放。博物館分珍品藝術展示和宋慶齡舊居陳列兩部分,展廳面積900平方米。在一樓的珍品藝術館,展示有明、清及近代名人字畫真跡及陶瓷藝術品,二樓則為宋慶齡舊居陳列,復原了宋慶齡臥室和會客廳的狀況,陳列著當時使用過的梳妝臺、太師椅、書桌、藤床等珍貴文物。
2011年8月,湖北省文化廳古建筑保護中心和武漢市建筑設計院聯合編制《宋慶齡漢口舊居保護工程勘察設計方案》及施工設計圖,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天時公司嚴格按設計方案對漢口宋慶齡舊居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原木門窗全部按原式樣更新還原,出于安全考慮,屋面木結構改鋼結構坡屋面,室內主體承重墻雙面澆灌6cm混凝土加固等。室內墻裙原形制還原,石膏板面吊頂,并安裝消防、空調系統,植入現代使用功能。外墻花飾線條修補按防水涂料見新,一樓大門口臺階砌筑。
2013年5月,修葺一新的宋慶齡漢口舊居正式對外開放,舊居的室內館藏價值深遠,這座位于漢口江灘的經典愛國教育基地雖經時間洗禮,仍因歷史的沉淀與傳承而璀璨。
詹天佑故居
武漢市江岸區洞庭街51號,坐落著一棟坐西北向東南的磚木結構西式二層樓房,這正是詹天佑故居。
詹天佑,1861 年生于廣東省廣州府南??h,是中國鐵路建設的開拓者、首位鐵路總工程師,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1912 年 12 月,詹天佑擔任漢粵川鐵路督辦總公所會辦,主持川漢鐵路和粵漢鐵路的建設工作,為此,他在漢口俄租界買下一塊地皮以修建住所。
故居平面呈正方形,紅瓦四面坡屋頂,外立面裝飾精致,老虎窗做工精巧,歐式建筑與中式氣韻水乳交融。其東、南、西三面環以回廊,東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二立面則為廊廡,弧形廊檐,方形廊柱,回廊設計致使建筑室內外循環通風。居室內格局多用屏風形成內外格局。中有格柵,多精美雕刻,在起分割空間中庸的同時,也有利于室內的通風。室內及建筑設計手法均適用于漢口的酷夏。
1913 年,由詹天佑本人設計的住所正式建成,詹天佑全家搬至漢口居住,直至 1919 年因病去世。2001 年,詹天佑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 年,天時公司對其進行保護性修繕。它是詹天佑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也是武漢市目前保護最完整的科學家故居。
1905年到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國自主化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干線鐵路一一京張鐵路。在修筑過程中,詹天佑采用“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首次引進自動車鉤,建議全國采用統一的標準軌距,震驚中外,并為中國鐵路的標準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漢期間,考慮到長江天塹對南北交通的阻隔,他提出修筑武漢長江大橋,并牽頭組織大橋設計、實地選址。故居陳列中,可以看到最早的長江大橋設計圖。
天時公司的匠心修繕使詹天佑舊居向世人展示了這位近代科學技術界的先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為中國鐵路鞠躬盡瘁的一生。正如他奔赴遠東鐵路國際會議,捍衛中國中東鐵路權利后的歸途中,所浩嘆的“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惫示咏ㄖm是無情泥石,卻依然承載著這份在百年后仍舊熠熠生輝的拳拳赤子心。